「高標準農田」“用”的是科技,“得”的是實惠
—張文波
春回大地,萬物“耕”新。
廣大農民朋友和三農相關人士熱切期盼的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啦!2月21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了《關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對一號文件進行部署落實。這兩個文件中,都強調要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
通過多年的建設,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0億畝。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2023年我國將繼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務,重點補上土壤改良、農田灌排設施等短板,統籌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健全長效管護機制。
什么是高標準農田
高標準農田是指符合田塊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節水高效、農田配套、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具備持續高產穩產條件的農田。建成的高標準農田,要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建設高標準農田,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
耕地是基礎,水利是命脈。
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灌溉是重點,也是農民看得見、摸得著,能真切感受得到的實惠。
通過墑情監測、高效節水灌溉和水肥一體化等一系列設備,把農田土壤水分控制在作物最適宜生長的范圍內,水分養分高效協同配合,使作物優質高產,把增產潛力發揮到更高水平。
高效節水灌溉是豐收背后的裝備基礎。2022年,小麥晚播弱苗促弱轉壯,在晚播與干熱風的疊加影響下,能夠喜獲豐收,滴灌、噴灌水肥一體化設施及土壤墑情監測設備立了大功,充分說明藏糧于技、藏技于水的巨大潛力。前期小水灌溉施肥給弱苗“補營養”、中期肥水調控增穗數提粒重、后期噴水降溫防干熱風,全靠這些水肥一體化設施設備,既省工省力,還作業均勻、效果好。
數字黑科技,賦能高標準建設
智能閥控器
應用于高標準農田、農業園區、溫室大棚、農業水價改革實施、農業高效節水灌溉等場景中,滿足對脈沖電磁閥的智能控制,太陽能供電降低功耗,安裝后即可完成遠程控制,豐富的定時功能助力增產降本,促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智能井房灌溉控制器
應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應用場景,改變了傳統勞作方式,大幅度降低了作業成本,降低農用水資源浪費、提高節水灌溉意識,解決了用水無度的問題。產品采用工業級要求,內部含有通訊模塊,實現了設備的可靠運行和安全監測,數據遠程傳輸、云端數據存儲安全,搭配水資源管理控制平臺,手機遠程操作更加方便,更是能滿足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要求。
小氣候環境監測氣象站
小氣候環境監測氣象站是專為農業生產環境研發的高精度環境監測系統,可實時監測現場空氣、土壤、光照、降雨、PM值、噪音等多種環境參數指標,可靠運行于各種惡劣的野外環境,應用硬件級加密防盜,低功耗、高穩定性、高精度、可無人值守。應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節水灌溉建設項目中,并搭配手機端、PC端遠程控制平臺使用。
真實項目經驗,看得見、信得過
河南省濮陽市范縣,通過持續建設高標準農田,完成了土地平整、深耕深松、田間道路、水利設施等基礎建設。2021年開始,范縣高標準農田開始進行噴灌設備、農業物聯網系統的建設。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中建設有病蟲害監測站、土壤墑情監測站、視頻監控系統以及氣候環境監測站等物聯網相關設備,實現了對高標準農田生產環境數據的實時監測、收集、分析,實現高標準農田生產過程的智能管理。